千年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在春天的茂名柏桥,荔乡旅游便已大热,荔枝花期已是一树繁花和身着汉服的游客相映成趣。
李晓菲的资料夹里,收集了不少农户们关注的种植问题:要规避常见的小番茄裂果,我该怎样做?玉米经常有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怎样驱虫最‘绿色?…… 每次下乡开展技术培训,面对老乡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李晓菲都会细心记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年9月,李晓菲从湛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到岭南师范学院工作,主要负责百千万工程校地对接及技术服务工作。据李晓菲回忆,那一年从八月份开始,她和同事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开启5+2,白加黑模式持续忙碌了三个多月,开辟试验田、整理种植样本、育苗、施肥除草、记录数据,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作为轻骑兵一员,李晓菲常走在基层一线,与农户、种植户交流,摸清实情。2022年是她从业以来最忙碌的一年,也是她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年。李晓菲与同事们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而她向农户推广良种良法,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而是依农时直接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户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各个种植片区建立示范基地,挑选最优的品种、管用的好技术,让种植示范户以点带面,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相关报道: 【统筹】徐建华 任亚航 【作者】任亚航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赵飘飘。致富带,机制创新助增收 今年早些时候,以金装镇探索推进一村千树产业项目为题材的微电影《一村千树》从9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在第二届财政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广东省乡村振兴局一位相关负责人曾在采访中对乡镇发展提出了新的看法。在长安镇,有2.6万亩耕地,其中2.35万亩处于省道S266 两侧,但普遍存在着地块细碎、地面不平、地力下降、长期撂荒、耕种条件差等问题。与此同时,长安镇还进行着水渠变水网、仓库变冷库、务农变务工的羽化蝶变。不久后,第一个标准化的牛棚在南丰镇且止村规划建设,此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到三镇,现在,三镇辖区内已有多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落地投产。
2021年7月,三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相继入驻,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后,很快便对三镇连片发展取得共识。莫晓玲告诉记者,2021-2023年,封开县农业农村局累计筹集安排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约1.5亿元,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资金1亿元,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213万元,立项统筹北部三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4月,三镇共同制定了《封开县北部三镇连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借助驻镇帮镇扶村的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推进三镇的乡村振兴,推动三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电影之外,走进金装镇望高村,村民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紫色花海,美不胜收。2023年,封开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850万元,实施1.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南丰镇1.2万亩、长安镇0.31万亩、河儿口镇和渔涝镇0.44万亩。并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内涵,推进贺江大米品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
有报道指出,三镇利用各自优势,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重点任务,积极筹资金、跑项目、引技术,同时又能资源共享、互助互补,实现1+1+1>3的效果,这让三镇的乡村振兴充满了活力。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三镇很快在思路上达成一致,并规划了在三镇区域内建设100-300头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打造年产值2亿元的肉牛产业。金装镇集中圈养牛棚建设项目。融合带,实现1+1+1>3 我们立足乡镇,但是要跳出乡镇谋发展。
《规划》着重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不断优化村民增收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让所有村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示范带以S266省道为主轴串联南丰、金装、长安3个圩镇30个行政村,这里原先都属于开建县,1961年才与封川县合并,组成了现在的封开县。
短短几年间,望高村村集体年收入从11.3万元发展到69.7万元,实现了超6倍增长。这部微电影讲述了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和广东省财政厅选派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员进驻肇庆封开县北部山区,大力推动长安、金装、南丰三镇连片开发,积极谋划推进一村千树项目的工作历程
乡镇发展不能单打独斗,我们力求打破行政区划的概念,探索跨镇联动的发展模式。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三镇很快在思路上达成一致,并规划了在三镇区域内建设100-300头规模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打造年产值2亿元的肉牛产业。随后,三镇共同调配资源、统一谋划,以南丰镇为中心布局产业集聚区,开办屠宰厂、建冷链设备等,三镇同时布局肉牛养殖,使用统一的品种和养殖模式,大力提升养殖规模。S266两侧水库山塘的骨干灌渠与田间水渠连通,堵点清除,编织成网,可以解决1.6万亩耕地在干旱季节的灌溉水源问题。黄金带,湾区粮仓稻米香 八九月份,稻米成熟,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随风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北部三镇的水美稻香·湾区粮仓呈现一片富饶的景象。示范带全程43公里,是全省唯一实施多镇连片建设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区。
在电影之外,走进金装镇望高村,村民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紫色花海,美不胜收。不久后,第一个标准化的牛棚在南丰镇且止村规划建设,此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到三镇,现在,三镇辖区内已有多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落地投产。
必须走规模化、标准化的路子,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提高附加值。在租金收入外,当地农民还可以参加苗木公司提供的种植技术培训,在通过考核后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短短几年间,望高村村集体年收入从11.3万元发展到69.7万元,实现了超6倍增长。并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内涵,推进贺江大米品牌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
莫晓玲介绍道,在这种情况下,封开县提出了在北部三镇进行湾区粮仓建设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重点打造北部长安、金装、南丰三镇连片1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土地肥力、农田水利设施和宜机化水平,并配套建立5万吨粮食储存仓、建设每天烘干300吨烘干线,以及1000亩规模的粮食加工生产聚集园区。2022年4月,三镇共同制定了《封开县北部三镇连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借助驻镇帮镇扶村的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切实推进三镇的乡村振兴,推动三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报道指出,三镇利用各自优势,围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重点任务,积极筹资金、跑项目、引技术,同时又能资源共享、互助互补,实现1+1+1>3的效果,这让三镇的乡村振兴充满了活力。莫晓玲表示,接下来,北部三镇会不断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扶持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政策落实、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民众的务工收入、补贴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此外,长安镇还在各村均建立了劳动力信息库,将农村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将务农劳动力培养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2023年,封开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850万元,实施1.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南丰镇1.2万亩、长安镇0.31万亩、河儿口镇和渔涝镇0.44万亩。
与此同时,长安镇还进行着水渠变水网、仓库变冷库、务农变务工的羽化蝶变。一村千树项目兴了产业,富了村民。
在农业农村局之外,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卫健局、县工信局等部门各司其职,齐力助力示范带基础设施完善,夯实北部三镇高质量发展物质基础。据悉,北部三镇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快仓储、加工基地建设,补足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仓储体系。
湾区粮仓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各个村集体应声而动,将村民零碎地和撂荒地进行集约,整合成片,同时,长安镇统筹土地整治资金,开展耕地退桉行动,连片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提升,规划完善机耕路和田间水渠,把零碎小田合并提升为宜机作业的大田。【见习记者】胡亦赟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张玉丹。长安镇今宝村的农业产业基地。《规划》着重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不断优化村民增收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让所有村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
独具特色的望高村古街。封开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龙勇辉深耕乡村振兴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现在北部三镇连片发展,可以统筹调配更多资源,容易助力产业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取得成功也更加容易。
农业现代化完整体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前些年,随着农民工进城,良田失耕严重,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也长久处于失修状态。
封开县委书记李亚旭在年初的讲话中强调,封开县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突破和初见成效,加快建设北部三镇水美稻香·湾区粮仓百亿产业示范带。‘一村千树项目目前已在北部三镇全面铺开,两年来,我们已累计种下超过5万棵树,有效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微电影中,驻镇帮扶工作队张队长动情地说。